陈玉成在写自述书的时候,竟然没有提到忠王李秀成,这是咋回事呢?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,在太平天国后期可是重要的核心人物,撑起了整个局势,结果他自己写的回忆录里,却一点都没提到李秀成,这事儿还挺耐人寻味的。
1862年5月,陈玉成在庐州得到苗沛霖的一封信,信里说自己手头有百万大军,能帮他东山再起,在中原打下个根据地,干出一番气势。
所谓百万大军,其实并没有那回事,但苗沛霖经常带兵反清,倒算得上个起义军。陈玉成走投无路,也只能寄希望于苗沛霖,万一真成了呢?
陈玉成从庐州突围挺顺畅,可到寿州时却碰了一鼻子灰。陈玉成只带了十几个人进城,把大部分兵力留在城外,结果被苗沛霖的侄子苗景开逮住,交给胜保。
看到苗景开,陈玉成笑着说:“你叔叔真是个小人,龙帮龙,虎帮虎,墙头上一棵草,风一吹就两面倒,将来两个贼名也别想得着。今天的我,就是苗贼的明天。”
陈玉成说得没错,没过多久,苗沛霖再次反清,结果被手下出卖,头颅送到了僧格林沁手里。这样一来,这一辈子总是东奔西跑、反反复复的苗沛霖,也算是走到头了,荒唐的日子也算是告一段落。
到了胜保的大营,胜保看了陈玉成一眼,就建议他投降清朝。胜保本事不咋地,和陈玉成交手了三十多回,结果全都输了个一干二净,陈玉成根本不搭理他,反倒还取笑起他来。
陈玉成明明说胜保这人不行,打仗一窍不通,还多次坑了清朝,害得他们损失挺大。胜保倒也没跟他较劲,照样请他吃喝好好招待,继续劝他投降,等到最后才按规矩处理了事。
陈玉成虽然看不上胜保,但还是留了一份自述书,讲了自己参加太平天国的经过。所谓自述,其实就是他亲口说的供词,陈玉成不识字,清朝官员帮他记录下来,一共八百多字。
相比李秀成的自述,陈玉成的自述篇幅小得多,还挺有点骄傲的模样,压根没把清朝放在眼里。不过,聊到他自己留下的那份自述,里面却没提到李秀成,这是为什么呢?
陈玉成和李秀成是咱们广西藤县的老乡,关系没得说,常常一道并肩作战,携手撑起了太平天国的江山,可以说是帝国的双柱子,两人地位都挺高的。
李秀成自己说起这事儿,提到陈玉成的戏份特别多,几次强调陈玉成的精彩表现,也坦言自己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,主要就是帮着陈玉成打下手。
陈玉成就不一样,他从不提李秀成,也不提自己有什么出彩的事迹,甚至连“人名”都没有提过。可以看出,在陈玉成眼里,这位老乡“根本不存在”,选择了完全忽略。
那么,为什么陈玉成不开口提李秀成呢?难不成,是因为安庆之战的缘故,李秀成不肯出兵相助,逼得陈玉成孤军作战,结果兵败庐州,最后在寿州被俘了?
好多时候,人们会想:“安庆之战,李秀成果真没救场吗?”其实未必啊,李秀成手下的两位主将,吴定彩和黄金爱都到了现场。吴定彩还帮着叶芸守城,虽然最后城池攻不下来被攻占,但他拼了命,不幸战死了。
黄金爱是李秀成的女婿,打起仗来挺厉害。陈玉成赶去桐城找救兵,和洪仁玕、林绍璋商量怎么应对,负责守后方的就是黄金爱。那家伙拼死抵挡多隆阿和鲍超,掩护陈玉成的行动,真是挺勇猛的。
湘军兵力雄厚,装备火炮也很先进,不少打仗都靠这点。黄金爱虽然完成了任务,,可部队伤亡挺厉害的。陈玉成去了桐城,黄金爱那边剩下的兵力不多,没啥可用的了,他就回来找李秀成。
李秀成去救援安庆这事是真的,至于他是不是拼尽全力,大家各有看法。不过,就算李秀成没有格外积极出战,也不代表陈玉成不把他当成主要的人选来提出来。
陈玉成没有提李秀成,主要不是因为两人后来关系变差,而是因为不符合陈玉成的行事风格。陈玉成实力很强,号称太平天国的霍去病,为人挺高傲的,李秀成“算不上”适合被提拔。
看看陈玉成自己说的内容,短短八百多字,却足以展现出他的军事水平有多厉害。陈玉成手下的精锐兵力不多,而是一直在打仗,或者在赶路打仗,根本没时间休整,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多次集中力量,歼灭包括八旗、湘军、绿营在内的清朝军队。
陈玉成自己说的那些话,短短八百多字,却能充分表现出他的军事能力和战斗成果。纵观全局,李秀成根本没资格和他相提并论。陈玉成高傲自负,孤芳自赏,所以从不提李秀成的名字,这点从他提到韦俊就能看出来。
韦俊,北王韦昌辉的弟弟,是太平天国里打仗最厉害的国宗,也是情商最高的太平军名将。韦俊不仅能善终,还能保障韦氏族人的安稳,在安徽宣城安家落户,没有点情商,绝对办不到。
陈玉成和韦俊之间的关系挺复杂的。陈玉成能成名,第二次攻克武昌的时候,靠的就是跟着韦俊一起打拼。要不是韦俊站出来支持他,打破各种阻挠,给他机会表现,陈玉成也难有今天的成就。
天京事变一闹,韦俊的处境变得孤立无援,洪秀全非得把他打得片甲不留,他只得投靠李秀成。结果怎样?陈玉成则站在杨辅清一边,一起封锁长江,阻止韦俊想走,双方在和州打得火热。
韦俊已是走投无路,没得退路,只得向湖北巡抚胡林翼投降。接着,他攻占了枞阳,切断了安庆东路的粮道和撤退的路径,也让湘军水师顺利通过菱湖,导致安庆那边的粮食变得紧张。
要不是韦俊的话,陈玉成或许还能守住安庆,只要粮道保持畅通,湘军就无法攻破城池。你得知道,湘军在野战和攻坚战这块,实力其实挺一般的,靠的还是那套“结硬寨,打仗仗”的办法,耗上一两年,能把对方耗死。
陈玉成伤了韦俊,两人也都互相伤害,算是彼此捅刀子。不过,陈玉成提到韦俊的时候,是在他自述的前面部分。而且,他谈到自己第一次战斗,还是在武昌那次。
武昌之战让陈玉成展露了锋芒,给他机会的正是韦俊。陈玉成特别强调自己能够闯出一片天,全靠武昌之战,而这场战役的总指挥也是韦俊。
韦俊会打仗,陈玉成都承认,而且也老实写实,毕竟人家是个强者。要不然,陈玉成直接说自己参与了武昌之战,把韦俊给忘了,也没啥难度。
李秀成没有在自述里出现,原因也挺直白的,就是在陈玉成被逮捕之前,太平天国的那些关键战役里,李秀成都不是主要指挥,也没啥抢镜的份儿。
天京事变之前,李秀成参与的最大军事行动就是秦日纲东征,算是“五丞相”里的一个。那场战役里,陈玉成表现得最出色,起到了决定胜负的关键作用。在自述里,李秀成提到陈玉成勇敢孤身闯入镇江的故事,对他可是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天京事变一结束,局势就变得紧张起来。李秀成自己都守不住自己的防线,别提和湘军的强大部队交手了,连江北大营的德兴阿都能把他打得落花流水,把他逼得只能困在大刘村里。
陈玉成在天京事变之后,算得上是太平天国的顶梁柱、救火队长了吧,只要对方敢正式野战,他基本上都能凭借灵活的战术,少人胜多,甚至把整个敌军阵势一下子清光。
江北大营的决战时间实际上就两天,陈玉成早已把江北搞得一片大乱,2万八旗军一下子败溃。紧接着,他连夜赶路,毫不停歇,迅速投入三河之战,将那支愣头愣脑、疲惫不堪的李续宾军团全部歼灭掉。
李续宾,被人称为湘军的头号勇将,陈玉成在野战中击败他的时间也就两天左右。要知道,李续宾在第一天就选择了自尽,没再敢继续拼下去。
曾国藩、胡林翼这些湘军的领导,为什么都对陈玉成心存忌惮?原因很简单,这家伙太厉害了,他手下的精锐不多,但每次在野战里都能把清军成建制地打败。胡林翼为了取胜,没办法,只能用堡垒战术,用整个湘军阵营去包围攻打英王。
李秀成自己也坦言,挺长一段时间里,他只能配合陈玉成行动。李秀成在战场上败阵,都是拜托陈玉成出面帮忙解决,甚至连自己手下的李昭寿、薛之元叛变的问题,也都是靠陈玉成帮忙搞定的。
可以说,在寿州遇害之前,陈玉成和李秀成一起打仗的时候,李秀成的表现总比不上陈玉成,几次都只能算配角似的。
陈玉成年少出名,14岁就投身起义,到了17岁就能胜任重任,成为两湖战场上的新锐,20岁便成了太平天国最能打的名将之一。
考虑到太平天国四周敌人包围,底盘又不稳,天王洪秀全又不管政务,还整那些糊涂主意,陈玉成能有这份成绩,基本已经达到了顶峰。
拿着陈玉成的牌子来看,白起、韩信、卫青、霍去病、李靖这些人也未必能搞得这么出色,可能只有那位全能型的将领,兵家亚圣吴起,才能比得上。
陈玉成有资本挺自傲,毕竟谁能和他比拼呢?就这样,陈玉成被俘后,不光嘲讽胜保,也没提李秀成,清军里能打的也就三个人,“二李一鲍”。
李孟群、李续宾都在陈玉成手上栽了跟头,要是没有胡林翼带着湘军帮忙,鲍超在小池驿那场仗早就败给陈玉成了。这个陈玉成,确实是个挺厉害的人物,算得上是一代豪杰。
陈玉成和李秀成都是硬角色。陈玉成一死,李秀成就一个人扛起了危局,东奔西走打仗,湘军还得“结硬寨,打呆仗”应付,看来李秀成也绝非等闲之辈。
炒股配资网站拾必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