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期12天的以伊冲突,终于暂告一个段落。
在双方冲突过程中,特朗普政府可以说是全程关注,甚至亲自参与了进来。
而此刻,两国宣布了停火,特朗普的打法,也变了......
特朗普与以伊冲突
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战火,是在6月中旬突然引爆的。
而在这场冲突的背后,美国的身影始终存在,尤其是时任总统特朗普的言行,更是贯穿始终,甚至影响了这场战争的走向。
6月13日凌晨,以色列首先打破沉默,对伊朗多地发动了密集空袭,目标锁定伊朗的核设施和关键军事基地。
这些攻击造成了不小的破坏,也带来了人员伤亡。
面对挑衅,伊朗当晚就做出反应,出动了弹道导弹和无人机进行回击。一夜之间,局势急剧恶化,冲突正式全面爆发。
就在这场战争点燃的第一时间,特朗普便迅速出面发声。
他对媒体透露,美国早在以色列动手前就已经掌握了相关情报,并且毫不讳言地表示:“我们什么都知道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特朗普公开表态希望伊朗重新回到核谈判桌,并称“现在还不算太晚”,但他的语气和立场很快发生了变化。
仅仅过了两天,他对外称,美国当前没有直接参与军事打击,但“未来不排除介入的可能”。换句话说,他留足了操作空间,也在向伊朗释放压力。
果不其然,6月17日有美媒披露,特朗普已经批准了对伊朗的军事打击方案,只是还未签发最终命令。
他想再等等,看伊朗是否会在核项目上有所让步。
从那天起,特朗普几乎每天都泡在白宫的战情室里,与安全顾问和军方高层密集开会。
他的社交媒体账号也频频更新,对伊朗持续施压,甚至直接提出了“无条件投降”的要求,态度明显比之前更加强硬。
与此同时,美国军方的动作也加快了。
16日,有船舶追踪平台发现,“尼米兹”号航母突然改变航线,原本计划靠港越南的行程被取消,舰队转而驶向中东海域。
而在欧洲方向,美国也没有放松。
西班牙国防大臣随后证实,美军的战略轰炸机已部署在西班牙南部的基地,这显然是为应对伊以战事升级做准备。
战争推进至第九天,也就是6月21日,特朗普终于宣布,美军已经出手,对伊朗境内的多个重要核设施展开空袭。
这些设施包括福尔多、纳坦兹和伊斯法罕等被视为伊朗核计划核心的目标。
美方称,这次袭击“非常成功”,执行任务的则是美军最具威慑力的B-2隐形轰炸机。
这番出手标志着美国从幕后走向前台,战争的烈度也被推向新一轮高峰。
但令人意外的是,仅仅两天后,也就是6月23日,特朗普又来了一个急转弯。
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“真实社交”上宣布,伊朗与以色列已达成停火协议。
根据他的说法,停火将分阶段进行:伊朗将在美东时间24日零点先行启动为期12小时的停火期,以色列随后也会跟进,最终在24小时内正式结束战争。
事后,以伊双方虽然在停战问题上,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拉扯,但是截止目前,双方最起码做到了表面上的停战。
而随着以伊之间的停战,特朗普也开始耍起了新的花招......
特朗普的新花招
就在战火刚刚熄灭、局势暂时稳定的当口,特朗普的态度突然出现了一个显著的转变。
过去12天里,他还在高喊“让伊朗无条件投降”,甚至不讳言对伊朗政权更迭抱有幻想,扬言要“让伊朗再次伟大”。
然而,当伊朗与以色列宣布停火、局势出现转机后,特朗普似乎立刻换了一种打法。
6月24日,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平台“真实社交”上发布了一条出人意料的贴文。
他写道:“这下中国可以继续购买伊朗的石油了。希望未来他们也能从美国购买很多石油。如果能促成这件事,那将是我的荣幸。”
这番话一出,外界一片哗然。
毕竟,长期以来,美国对伊朗石油出口实施严厉制裁。
一些分析人士指出,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真的改变了对伊朗的政策立场,更可能是他在打“政治算盘”。
《南华早报》援引一位白宫官员的话称,特朗普此举更多是在“夸自己”。
他想通过这一表态强调,是因为他果断下令打击伊朗核设施,又促成以色列与伊朗停火,才让霍尔木兹海峡没有被伊朗封锁,才让全球石油运输没有中断。
而这其中,最直接受益的一方,正是高度依赖该海域能源通道的中国。
事实上,在伊朗曾威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的那段时间,美国方面就已经试图借中国施压伊朗。
国务卿卢比奥甚至公开表示,希望中国出面“劝说”伊朗保持克制。
这其实是美国屡见不鲜的策略,不过是想把中国拉下水罢了。
还有一些观点认为,特朗普此举更多是服务于他对外经济政策的一贯目标——推销“美国能源”。
这一点,从他帖文中的另一句话也可以看出:“希望他们也能从美国购买很多石油。”
对他来说,这既是一种姿态上的示好,也是一种策略上的兜售。
但话说回来,石油这门生意,不是靠一两句社交媒体上的口风就能轻易撬动的。
中国是否继续购买伊朗石油,也并不取决于特朗普一时的情绪和策略,而是要看中伊之间的长期战略合作与能源互信。
至于要不要买美国石油,更是要看中国的需求了......
参考资料:
大转弯?特朗普:中国可以继续买伊朗石油了——观察者网
炒股配资网站拾必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